1978年10月9日這天一早,海南省一支由幾艘漁船組成的捕魚小隊,正在西沙群島附近海域開展捕撈作業,當漁民們像往常一樣收網時,發現有一網魚非常的沉重。但大家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拉了上來,當漁網打開時,所有人都驚呆了,里面竟然有個類似導彈的大鐵家伙。
勤勞的中國漁民
漁民們中有一人見多識廣,認出那是一枚魚雷,又見上面全是英文字母,知道是外國貨,他們意識到此物非同小可,立即冒著生命危險將這枚魚雷送到了我海軍三亞基地。
海軍官兵驚喜的發現,這居然是一枚保存完好的美制mk-46魚雷,它可是美國最新的輕型魚雷。當時我國的魚雷技術非常落后,連在研的“魚3”魚雷最大速度都只有35節,而美國1976服役的落杉磯級核潛艇水下航速卻達到了32節,也就是說美國核潛艇與我國魚雷的速度相當,魚3對落杉磯級實際上幾乎構不成威脅,而MK46魚雷的巡航速度為40節,追擊時的沖刺速度可達45節,制導系統方面,MK46更是比魚3先進差不多一個時代。
這個MK46魚雷的樣品對當時的我國而言簡直就是無價之寶,這幾個漁民在不經意間為國家立下了大功,他們不僅獲得了巨額獎勵,還受到了表彰。
我國數量龐大的遠洋捕魚船隊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這枚珍貴的樣品呢?首先得拆解才能進行深入的研究,于是這枚MK46魚雷迅速被拆分為零件狀態,全國各地的相關科研院所都被動員起來,它們都根據自己的專業,獲取相應的部件拿回去潛心研究。這我國八十年代關于MK-46及其相關技術的文獻突然多起來的主要原因。
但現代魚雷高度復雜精密,作為美國新一代輕型魚雷,MK46更是如此,對于只有早期蘇式魚雷仿制經驗的我國而言,它無疑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因此,相應的仿制型號“魚7”直至1984年才進入工程開發階段。但后來由于國內基礎薄弱,又卡在了導引頭上面,好在我國于1987年采購了意大利 的A244S魚雷,據稱還獲得了部分技術,這對魚-7導引系統的研發提供了不少幫助。經過艱苦努力,最終于1994年,在獲得樣品16年后,魚-7宣告研制成功,隨后轉入量產,批量裝備部隊。雖然我國仿制的MK46屬早期型號,現在看來性能很一般,但說它使我國的魚雷技術提升了20年卻毫不夸張。
MK46對我國魚雷技術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制導系統方面。MK46是最早采用數字計算機的自導魚雷,也就是說它可以按照預定的程序搜索目標,發射后,MK46先是以45°角下潛接敵,到達預定深度時,按蛇形(主動自導)或環形(被動自導)方式搜索,捕獲目標后,用主動自導方式轉入追擊,如目標丟失則重新進入蛇形或者環形搜索狀態,直至重新發現目標或燃料耗盡為止,這種主被動聯合聲導模式非常先進。反觀我國,當時即使是在研的魚3用的也只是單一的被動聲自導手段,對目標輻射的噪聲有很強的依賴性,很容易脫靶。
MK46的主被動聯合聲自導方式在當時非常先進
二是動力方面。MK46也是世界上第一種熱動力魚雷,它采用了往復式外燃活塞發動機,燃料為單組元“奧托”II型液體混合推進,這不但使推進效率有很大提升,燃料能量密度也很高,能夠獲得很大的速度和航程優勢,燃料生成的燃氣不僅能推動魚雷前進,還可用作魚雷制導系統的能源。此外,燃料泵還有雙速控制機構,增強了對目標的搜索攻擊能力。
Mk46魚雷的結構
三,魚7不但是我國艦船標配的魚雷武器,還成了我國反潛飛機的空投魚雷。相比直徑達400毫米的蘇式空投魚雷和速度偏低的白頭魚雷,魚7有很大的優勢。它雖然只有324毫米的直徑和234.8公斤的重量,但卻采用了空心聚能裝藥戰斗部,它爆炸后產生的金屬射流可以輕易地貫穿潛艇的雙層殼體,并炸出一個直徑10公分左右的窟窿。
魚7的三聯裝發射裝置
四,魚7的仿制成功還解決了魚8反潛導彈的戰斗部問題。魚8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05研究所昆明分部研制,于2002年立項、2006年就完成了試驗定型,批量裝備054A型護衛艦。此時,我國才算是真正吃透了MK46魚雷的技術。
垂直發射的魚8反潛導彈
五,對我國魚雷的發展起到了很強的輻射帶動作用。魚7采用模塊化艙段結構,各部件易于互換,不但提高了可靠性和維修性,還為改良老舊魚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選擇。我國在研仿MK46魚雷時取得的突破,尤其是主被動聯合導引頭、“奧托”II型燃料等核心技術,為研制新型的魚5線導重型魚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后,這個意外收獲,也成了我國魚雷發展史上的轉折點,自此以后,中國魚雷的研制義無所顧的走上了更加科學的歐美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