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為震懾李登輝竄訪美國、鼓吹分裂和美國的縱容,我軍先后組織兩次導彈試射,在當年3月的試射中,解放軍第一次讓導彈飛越臺海??蘸骄€,給李當局和美形成極大威懾。
同時,亦于3月18日-25日在平潭島舉行第三次陸??詹筷犅摵献鲬鹧萘曋?,演習人數更達到15萬人。
美國也作出反應,調來“獨立號”、“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戰斗群趕來作為回應。
臺海??找粫r戰云密布。
不過,“攻臺”最終未能成為現實。1996年3月25日,危機最終告一段落。中國宣稱在臺海附近地區進行的軍事演習結束,隨后幾天,美國兩艘航母各自返回基地,標志著臺海危機的正式結束。
此事讓無數國人引以為憾,覺得那是攻臺最好時機。時至今日也有不少人覺得,縱有美國干涉,當時打了也就打了,抗美援朝還不是擊退了美國,又怕它怎地。
但是攻臺和抗美援朝是截然不同的,并不好放在一起對比。
其實當冷靜下來再仔細復盤一下當年臺海兩岸的實力對比,我們會發現,事實的真相遠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真正阻擾了我軍前進步伐的原因可能完全顛覆了我們通常的認知。
為什么這么說,讓我們好好探討一番。
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政治軍事大國,實力首屈一指。在年臺海危機爆發之時,中美的軍事實力對比懸殊甚大。
下表即為中美在年臺海危機前后的“相對軍事實力”對比圖,從表中顯然可以看出,中美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有多大。
1991年,美國通過海灣戰爭給全世界上了一堂生動的軍事課,看到美軍表現,我們也是目瞪口呆的,原來戰爭還可以這么打。
在危機期間,美國的一名海軍退役少將麥克凡登曾指出,“人民解放軍的??哲姸紵o法有效的對抗美國海軍。”
這話并不算吹牛,而是事實。
美國派出獨立號和尼米茲號兩艘航母,上面的艦載機總數接近200架,在E-2C“鷹眼”、EA-6B“徘徊者”等預警機和電子戰飛機支持下,美軍的F-14、F-18戰斗機優勢明顯。質量和體系差距決定了當時我??哲婋y以匹敵兩個航母戰斗群。
至于用來打擊航母的東風快遞當年還沒有出現,視距外作戰能力讓對方的優勢體現得淋漓盡致。
美軍的兩個航母戰斗群,已經有相當的威懾能力。
但是,具體到臺灣問題上,如果以為美軍會以這兩個航母戰斗群跟解放軍當面鑼對面鼓的正面硬扛,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兵者詭道也”,美國雖然立國時間不長,戰爭經驗卻十分豐富,稱得上深諳此道。二戰中的“跳島戰術”,“饑餓戰術”,海灣戰爭中的“左勾拳行動”等都是經典操作。
毋庸置疑,臺灣對美國而言十分重要,是其東亞戰略目標的重要一環;美國是李某人敢于猖狂叫囂的支持與后盾。
但這并不意味著美軍會站在前排為臺軍擋子彈。
李登輝等人當然希望美軍成為自己的第一道屏障,但這只是他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這么做美軍必定要承受更大的傷亡。
在1996年這個時間節點,正值美國大選之年,克林頓要謀求連任就不能允許這種情況出現,否則必遭共和黨攻擊和國內反對,總統寶座很大可能不保。
因此對美國而言,如何做到既能把握局勢,又能將傷亡控制到最小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介入的時機。
對于這點,美國更是駕輕就熟。美國在第一時間介入戰爭不符合其利益,這意味著解放軍將直面對岸三軍。
那么,看看當時兩岸三軍的實力對比。
當時臺灣采購的F16并沒有到貨,臺空軍只有數量不多的IDF戰機有點戰斗力,但相比中國空軍的蘇27和殲八-2處于下風,中國海量的殲6殲7更是能淹沒灣灣早已落后的F104戰機。
面對臺空軍,中國空軍取得制空權難度并不大。
海軍上,當時中國僅有一艘052驅逐艦,主力實際上是各型的051艦,相比臺灣大批經過現代化改進的陽字號驅逐艦和諾克斯護衛艦雖占據一定優勢,要控制制海權還需一番苦戰。
這么一比較,看上去還不錯,只要美國不出手,??諜喽寄苷莆?,那部隊不就妥妥地登陸了么,陸軍又向來是我軍強項,還不是手到擒來。
最大的問題恰恰正在陸軍上。
我陸軍的單兵素質毋庸置疑,但在當時,我軍裝甲部隊相比對岸處于劣勢。
不論是63兩棲坦克和79式坦克,都不足以對抗當時臺灣用三代坦克火控改進而來的勇虎主戰坦克。打個不一定恰當的比方,這就相當于中東戰爭中T62坦克被以色列改裝過的M48坦克暴打一樣,勝負沒什么懸念。
更不要說,對岸還有號稱“坦克殺手的”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這種直升機在整場海灣戰爭中橫掃伊拉克軍隊而沒有一架被擊落,是地面部隊極為有效的火力支援單位,雙機編隊即可形成范圍2千米的殺傷圈。
當時我軍的武直還是一片空白,可想而知進攻難度有多大。
所以,即使我軍英勇作戰奪下一片登陸場,駛上灘頭的裝甲部隊和步兵在火力上還是劣勢明顯。
而且限于運輸能力的不足,我軍雖有兵力優勢,卻難以將足夠兵力投送上岸,一個波次最多只能投送一個師的兵力,還不能保證后續第二梯隊跟進。
當然,并不能就此說我軍登陸將遭遇失敗。在陸軍層面我官兵的強悍世所公認,哪怕對岸有先進裝備,只要沒有其他力量干涉,我們的陸戰力量將其擊敗也只是時間問題。
而最致命的問題就是時間問題。
對臺軍來說,想要擊敗解放軍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他們并不需要達成這個目標,臺軍要做的,只是遲滯我軍進攻,達到拖延時間的目的。
依靠裝備優勢,臺軍在戰爭初期扛住第一波,拖延一下時間并不難做到。
這樣就會造成一種情況,即登陸的陸軍難以迅速推進,戰局形成僵持,需要一定時間來破局。
美國等待的就是這樣的機會。
美國不會在第一時間直接介入不代表就不會介入,它在介入戰爭的時機上一向把握得很精準。
灣灣要讓美軍在第一線擋箭,美軍必定付出不小傷亡。對不起,這種事美國不會干,詳情參見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美軍拿友軍當炮灰的例子。
但戰局一旦僵持,美國的機會就來了。
這樣的進攻關鍵在于速戰速決,時間一拖久,以美國的尿性必定出手干預。美軍在這時介入,可以將傷亡減少到最小又能把控局面,這時戰爭最終走向何方,很大程度就是美國說了算了。這樣,美國能輕松獲得臺灣問題的主導權,在國內也交得了差。
還別不信,何時出手介入戰爭這個問題美國相當熟稔,它就是通過精準找到參戰機會才成為超級大國的。
這時才是最致命的一擊,不論美國是提供足以讓臺軍支撐下去的支持,或是封鎖海峽,還是直接出兵,中國都將進退維谷,時間拖得越久,對我們越不利,摘桃子的又是美國。
回到問題,1996年臺海危機,若真打起來,結局真的可以收復臺灣嗎?
真正阻撓統一大業的還是我們當年的國力所限,三軍實力不盡如人意,無法達成期待的戰爭目標。而不是所謂的叛徒泄密,那幾個國賊確實可恨,但畢竟還沒有這么大的能量。如果到時解放軍久攻不下,后果會比蘇聯陷入阿富汗戰爭更嚴重,畢竟我們當時的國力經不起太大折騰。
再回頭看這個時間點,正是中國韜光養晦的關鍵節點,我們是否真的需要一場戰爭呢?個人覺得是未必。
從當時的發展看,就算贏了,最后我們也會和WTO脫節,西方通過集團力量消耗我們,當時蘇聯已解體,俄羅斯國力衰退,我們在西方圍剿的泥沼里左沖右突能否打開局面?恐怕要打個問號。
事實上在整個90年代,包括本世紀的頭十年,中國的策略一直是保持克制以換來如今的崛起。
在那個時代,并非只有96年的臺海危機,還有銀河號被無理要求檢查、駐南使館被炸、黃海對峙、南海撞機等等事件,都與美國有關。
限于當時中美之間的經濟與軍事的巨大差距,我們并沒有不計后果地正面硬剛美國,而是選擇了韜光養晦。這是古老的東方謀略——幾千年前的越王勾踐都能臥薪嘗膽,為何20多年前的我們就不能?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除了自取其辱,并不能得到什么實質性的收益——“成則謂之勇,敗之則愚至極”。
臺海一打,國際制裁就來了,WTO進不了,我們這快速發展的二十年也沒了。
國力弱小之際,以隱忍換取發展空間,這是明智且理智的決定——“發展才是硬道理”。
從另一方面說,美國派遣兩艘航母的行為也刺激了中國開始加速軍事現代化的進程。
此一時,彼一時,效果如何,今天大家都能看到。如今國運日漸昌盛,武器裝備也得到爆發式發展,這證明當時的選擇是對的。
今天的中國,國力和軍力早非當年吳下阿蒙,中國對主權問題的強硬姿態也早已表露。
中國潛艇悄無聲息在美軍航母附近海域主動浮出水面而航母編隊毫無察覺的情況已非出現一次。
2016年,美軍雙航母戰斗群在南海被逼退;2021年1月,解放軍大批戰機對接近臺灣的美國航母戰斗群發動了模擬攻擊。
這是中國發出的警告:美國航母編隊隨心所欲的日子已經結束了。
如今臺灣與我們實力早已不在一條水平線上。我們更希望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但也從未放棄“武統”的手段。為了臺灣,中國是可以血戰的,祖國一定要統一,這是絕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