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12日,中國向美方移交了美EP-3軍用偵察機上的24名機組成員,6月18日,拆運EP-3飛機的工作正式開始,美方租用了俄羅斯航空公司的安-124型遠程重型民用運輸機,將EP-3大卸八塊,直至6月29拆運工作全部結束。
這就是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機”事件的后續發展,在經歷了漫長的談判拉鋸戰之后,這起突發性事件以美國道歉,我國歸還EP-3的人員和飛機落幕。
但在美國強橫的霸權主義態度之下,中國抵御住壓力,不斷地向美國索要一個公正的說法,以慰藉被EP-3撞落墜海的飛行員王偉和殲-8戰斗機。
從后來者的眼光看,我國當年的做法不可不謂正確且剛強,如果沒能求得一個說法,中美之間將永遠無法建立起平等的軍事信任和安全戰略協調機制,亞太地區今日的發展將仍然置身于迷霧之中,不知何去何從。
在美方未承擔應負責任——向我方道歉并配合我方的搜救工作時,我方嚴肅地告知了美方,想要回飛機和人員,美國必須拿出誠意!而我方在面對這一事件時,展現出的非同尋常的強硬態度。而細談南海撞機之后的中美談判,能讀懂許多背后的國家糾葛。
自然和1999年5月8日發生的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我國駐南聯盟使館事件相關,再加上近年來美國在我國南海區域逐漸猖獗的軍事挑釁,不免讓人神經緊繃,忍無可忍。中國,必須用自身的態度告訴美國,今時不同往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在多方壓力之下,美國于2001年4月5日晚,美國駐華大使普理赫給外交部送來了一份“道歉信”,在手稿中,美國對我國失蹤飛行員王偉表示了“遺憾”和“關切”。
除此之外,對于此次由國際飛行安全肇事的責任閉口不提,對于非法侵入我國領空也無一句道歉,對于我方妥善安置美方機組人員更無一句感謝,試問,這樣的態度,如何平息得了中國人民內心的恥辱和憤怒?
我方對于美方的輕描淡寫進行了駁回,并表示如果沒有看到美國的誠意,飛機和人員的返美一事,免談!
6日上午在美方第二次遞交的道歉信中,依然是對“遺憾”的再加工,而拒絕道歉。美方的一再顧左右言他,扭扭捏捏,表面看來是死要面子,不能低頭,實則這是布什的智囊團所給出的策略。然后在此次事件中,堅持道歉,是中國的原則,原則性問題,毫無退讓可言。
6日晚,美方遞交了道歉信的第三稿,并表示此稿改無可改。然后經過我方審閱之后,認為這份稿件還有修改的空間,并告知美國,必須按照我方的意見來。在毫無余地的局面下,美國進行了第四稿的修改。
大部分國人一方面將“南海撞機”事件視為奇恥大辱,一方面又對中國展現出的魄力感到由衷敬佩。
而此次事件絕不僅僅是個體的主觀因素在作用,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在美國《新聞周刊》發文致意:“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應該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最后一著,而不是一項戰略選擇。”這正說明了中美的對抗,無益于美國的根本利益。
7日中午,美國遞交了道歉信的第四稿,直至于此,美國才正式應允了向中國道歉的要求,道歉信的內容有了實質性變化。
然而,美國在信中提出條件,中方應該允許美方在不遲于5月7日之前,將EP-3運離美國。對于美國這種間歇性犯病的無理要求,我們依舊要求重新修改道歉信。
4月8日,又經過了兩輪談判之后,美方稿件兩重修改,沒有任何附加要求的情況下,六次易稿的道歉信最終通過。
而中國能夠使美國六易其稿,首先在于中國在這次事件中絕對占理,一架戰斗機和一名優秀的飛行員永遠沉睡在了冰冷的海洋之中,而美國的飛機安安靜靜地停放在海南陵水機場,24名機組人員被妥善安置,最終安全返美,孰對孰錯,自有分辨。
其次,漫長的磋商過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勢力相衡的過程。
一方面說明在當時中國還不夠強大,要扭上六個周期這“大腿”才扭動低頭;另一方面,說明了中國已經在變強的路上了,再也不是以前那個被人欺凌還要賠上錢財土地的空架子了,美國不能再像收割機一樣蠻橫地奪回飛機了。
美國應該已經充分意識到,任何對華冷戰策略都不符合中美兩國的根本利益。
在“南海問題”的處理上,前期經過漫長的磋商,我方終于使美國意識到了并承擔這個責任,在機組人員返美之后,對于飛機的近一步討論也提上了日程,不同于之前的交接主要由美國國務院主導,對飛機的妥善處理由美國軍方負責。
這次與軍方的談判又出現了波折,他們不僅直言此次事故的主責任方是中國,而且表演了一系列令國人和世界人民震驚的變臉:
態度惡劣地要求中國像其他國家一樣,恭敬地為美國飛機加滿油,并推翻一切初次談判已確認的細節點,矢口否認美國在中國沿海多年來的非法軍事偵察活動的非法性。
這次毫無防備、卻又在美國底線以內的“變臉戲法”毫無疑問被我方抵制了。
2001年4月23日至27日,針對EP-3的返還流程問題,我方與美方又進行了多輪非正式磋商與會談。事實上,試問美國是愚蠢地想要出爾反爾來拖延美機的返航嗎?顯然,在這樣無賴的糾纏之中獲得利益最大化才是他們的目標。
美國絕不甘心就這樣輕飄飄地給中國送上道歉信,然后失去對中國沿海長期的軍事偵察利益,盡管這種利益從未獲得中國的認可與批準,完全是美國自發性的霸權主義下驅使的活動。
而中國對美國的無理行為的態度,也真正為中國日后的“誠意外交”奠定了基礎。中國拒絕敢于拒絕美國的霸權主義,正是為全世界樹立一個典范——平等才是外交對話的開始。
最令人無語凝噎的是,在經歷了以上所述的和未提及的無數輪談判確認之后,2001年5月7日,美國又恢復了對中國沿海的偵察行動!并要求我方將飛機修復好再運回美國,否則將影響中美的長期友好關系。
面對這樣的霸權無賴行為,我方表示了不容思議的拒絕,免談!
對當年事件稍有關注的人都應該真的,美國的飛機最后是以“大卸八塊”的姿態離開中國的??上攵?,如果一架致使我國人員財產損失嚴重的飛機完好無損地離開了中國,對人民的心理沖擊該多大,我方直言不諱道:“這才是真正影響中美關系的。”
“南海撞機”事件發生在中美的戰略關系調整期,遏制中國和平崛起是美國在亞太和遠東地區的長期策略。
美國的羅伯特·卡普蘭指出,因為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甚至將威脅美國的霸主地位,所以美國應該趁早將火力從中東轉移到亞太地區,與周遭國家建立盟友關系,以牽制中國發展。
可想而知,中國的強大引起世界的變革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了,但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美國依然用萬能的“冷戰”思維看待世界走向,顯然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不能自救。
中國不是“小蘇聯”,也不是“后德意志”帝國,我們一直在走和平發展道路,而近年來愈演愈烈的貿易戰,都顯示著美國對中國道路的不理解與不信任。
這次“南海事件”的和平解決與后續發展本應該為中美關系發展樹立一個良好的典范,但在美國經歷了“9.11”事件之后,一切又有了不可預料的變化。
可以說,正是這次恐怖襲擊事件,改變了美國之后的政策走向,改變了中美關系,加上中國對核武器的持有和日漸強盛的軍事實力,美國的危機管理已經成為一種主流,像一只時刻繃緊了弦的老虎,虎視眈眈。
掙脫修昔底德陷阱,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刻不容緩,而這個關系的前提就是美國需要尊重中國的利益。
這與現在國際關系上,中美兩國所奉行的原則相關,美國奉行單邊主義,而中國希望建立和平發展的國際新秩序,兩者不能說完全沖突,至少在兩者毫無退讓互沖互抗之下,難有轉圜之地。
美國必須意識到,中國尋求的強大,是走和平崛起道路的,是不以欺壓剝削任何國家民族為途徑的道路,而強大的目的也并不是奪取霸主地位,強大用以維護人民的利益,強大用以自保,這才是中國的目的。
終日惶惶,尋釁滋事,終究不是大國應有的風度,美國能否明晰我國的真正發展目的與意圖,對中美關系做出正確判斷,終將決定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