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日,朝鮮首相金日成在收到蘇聯拒絕出兵的回復后,立馬轉而求助毛澤東,態度較之前不同,變得異常謙虛恭敬,信中金日成描述了朝鮮所面臨的的困境并懇請:在美軍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望中國軍隊能夠援助朝鮮作戰。
毛澤東和金日成合照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在“要不要抗美援朝”的問題上,除了毛澤東,幾乎所有的政局成員都持反對意見,反對的原因概括如下:
1、戰爭創傷累累,急待醫治
2、中國尚有部分地區未解放,新的解放區也尚未進行土地改革
3、在剛剛經歷長期戰爭后,戰士和人民都極度渴望和平,無心打仗
4、我軍的武器裝備遠遠落后于美軍
第四點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這一點林彪表示:“這個仗打不得,美國一個團的各種炮火超過了我們一個軍,美軍的一個團的汽車比我們一個軍的汽車還多得多,我們和美軍的差距太大,沒有取勝的把握。在敵我裝備懸殊的情況下入朝作戰,極有可能引火燒身,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我不贊成出兵,最好不出兵。如果一定要出,那就采取‘出而不戰’的方針,屯兵于朝鮮北部山區,看一看形勢發展,能不打就不打,我認為這是上策。”
毛澤東和林彪合照
就連向來支持毛澤東的周恩來也極力主張避免加劇國際緊張局勢,不贊成援助朝鮮,黨內統一認為:現在出兵不行,不僅打不贏,而且容易把戰火引到中國來。
面對一眾的反對意見,毛澤東無法置之不理,但也做不到以少服多的屈從,只能抱怨:“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是別人危急,我們站在旁邊看,不管怎么說,心里也難過。”
一直以來,毛澤東始終強調并且推崇“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精神”??梢赃@么說,毛澤東的視野里看到絕對不止是一個中國的得失,而是整個大局勢的命運,他把亞洲乃至世界的革命運動都視為自己無法推卸的神圣職責。
當然,出于另一方面的考慮就是,毛澤東認為中國與朝鮮是近鄰,所謂“唇寒齒亡”,如果美國打到了中國的邊境,東北勢必也將長期處于危險之下。
所以,盡管反對出兵的呼聲居高不下,心有盤算的毛澤東還是力排眾議,依舊傾向于在朝鮮戰爭上進行干預,并且最終說服了周恩來放棄己見,同意他的主張。
這也是為什么毛澤東在事后會說“在出兵朝鮮的問題上,中央同意的只有一個半”,一個是指他自己,半個就是指周恩來。
毛澤東和周恩來合照
在毛澤東的心里,抗美援朝勢在必行,帶兵的統帥人選尤為重要。
那時的元帥里,44歲的林彪是最年輕的,可他又狠又刁的打仗方式卻贏得了很大的威望,毛澤東原本是希望他當統帥出兵??蛇z憾的是,林彪一直托病不肯去。
于是,著急的毛澤東又想到了彭德懷,他說:“出兵援朝已是萬分火急,我們不能再議而不決。既然林彪說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見還是彭德懷最合適。”
彭德懷
隨即,毛澤東指示周恩來派專機把彭德懷從西安接到了北京。
10月4號下午4點左右,彭德懷到達北京參加了在中南海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會議上,林彪一如既往反對出兵援朝:“我軍打蔣介石國民黨軍是有把握的,但美軍有龐大的陸??哲?,有空軍優勢,有原子彈,還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雄厚的工業基礎。朝鮮只有幾百萬人,而中國竟5億人口,打爛一個5億人口的國家,去拯救一個幾百萬人口的朝鮮,再怎么說,也是不劃算的。主席啊,蘇聯那么強大,他們為什么不出兵?老大哥建國幾十年了,我們才建國幾個月,需要休養生息啊。我的意見是,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打這一仗。”
其實不止林彪,彭德懷聽到的其他意見也幾乎都是反對出兵的。對此,彭德懷很疑惑,忍不住壓著嗓子問坐在旁邊的高崗:“抗美援朝這事不是已經定了,還討論什么?”
得到的答案是:“有不同的意見。”
聽完這話,彭德懷就沒有發表任何的主張,甚至連一句話也沒有說。
然而,毛澤東一直在期待彭德懷的發言,也非常想了解他的考慮。所以第二天早上,毛澤東就單獨會見了彭德懷。
一見到彭德懷,毛澤東便開門見山:“老彭,會上的意見你都聽到了,正如大家強調的,我們確實存在許多嚴重困難。但是,我們還有哪些出兵的有利條件呢?我現在就要你一句話。你說,中國到底能不能出兵?”
這個問題,彭德懷已經深思熟慮過了,基本想都不用想就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蘇聯完全撒手,我們裝備差得很遠,只好讓朝鮮亡國。如果出現這樣的結果,的確很讓人痛心。”
彭德懷簡明扼要的話里態度很明顯,就是不贊同出兵了。
這讓毛澤東有種希望落空的感覺,他略顯失望,卻仍然不死心地問:“如果我們出動陸軍,蘇聯出動空軍,蘇聯的援助再多一些、快一些,我們的裝備改善得好一些,這場仗,是不是能打?”
遲疑了許久,彭德懷最終表示:“這不是沒有可能,問題在于蘇聯的這種援助能夠達到什么樣的程度,空軍能夠掩護到什么樣的程度,只要這個問題解決得好,我們也是可以和美軍較量一下的。”
聽完這句,毛澤東當即喜出望外,用力一拍沙發:“老彭哪老彭,我要的就是你這句話!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毛澤東繼續說道:“反對出兵的同志們說得沒錯,我們急需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出百條千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敵不住6個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F在美軍已分路向‘三八線’以北冒進,我們要盡快出兵,爭取主動。今天下午政治局繼續開會,你到會上給他們講去!”
接著,毛澤東又宣布了讓彭德懷掛帥的決定,而彭德懷也是欣然接受。
當天下午,彭德懷在政治局會議上已是堅定如鐵,他慷慨發言:“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等于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否則,等美國占領整個朝鮮,將來的問題會更復雜。如果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臺灣,擺在我們家門口,它想要發動侵略,隨時可以找到借口,與其晚打,不如早打,打完了再建設。就算我們打敗了,頂多也就是解放戰爭推遲了幾年。中國有的是山,咱們上山再接著打。”
在彭德懷如此堅定地表態后,毛澤東趁熱打鐵,就眾人最擔心的問題——中美軍事力量差異大,激昂表示:“美國有原子彈,那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它有它的原子彈,我有我的手榴彈,它打它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我堅決相信,我們的手榴彈,最后一定可以打敗美國的原子彈!總之一句話,當今世界,任何人想隨意欺壓、宰割別人,都是不允許的!”
另外,毛澤東也闡述援朝的必要性,內容大致為如下兩點:
1、朝鮮曾在中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出過力、流過血,和中國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友好鄰邦,援助朝鮮是國際主義義務。
2、唇寒則齒亡,戶破則堂危,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
至此,抗美援朝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會議結束后,毛澤東給彭德懷下達命令:“我給你10天準備時間,出兵時間初步定在10月15日。”
彭德懷曾身經百戰,無數次穿梭于殘酷的戰火中卻毫發無損,一度被稱為“副將”,但是面對美軍如此強大的對手,彭德懷還是抱著“瓦罐難免井上破,將軍難免上陣亡”的心態,以至于在正式受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10個孩子分配遺產。
事實上,彭德懷和妻子浦安修并沒有自己的孩子,可夫妻倆卻收養了許多革命烈士的子女,其中包括左權將軍的女兒左太白,黃公略的女兒黃歲新,以及兩個同系革命英烈的親弟弟彭金華和彭榮華的子女。
每個孩子,彭德懷都視如己出,有著深厚的感情。
彭德懷把10個孩子都召到跟前,交給每人一個存折,每個存折上都有100塊錢,他鄭重地對孩子們說道:“伯伯要率兵出國打仗去了,如果回不來,這就算是我給你們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