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防空導彈系統的不斷升級,傳統的彈道導彈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化的作戰環境,高超音速武器系統應運而生。高超音速武器系統是指飛行速度為5馬赫以上,并且具備在大氣層內進行不規律機動變軌能力的武器系統,與常規的彈道導彈有明顯的不同,屬于最尖端的軍事科技。目前,僅有中俄兩國裝備了高超音速導彈系統, 美國雖然起步最早,但是相關技術不過關,至今還停留在研發階段。
對于高超音速導彈來說,臨近空間是其理想的飛行環境。該空間是指距離地面20-100公里高度的空間,在這個空間,常規的防空導彈夠不到,低軌道飛行器下不來,是一塊相對來說絕對安全的區域。此外,臨近空間包含了大部分的平流層、全部的中間層和部分熱層,沒有雷電,氣流相對平穩,整體氣象條件非常適合高超聲速武器的飛行。
早在2019年的國慶閱兵中,我國就展示了一款高超聲速導彈,這就是大名鼎鼎的DF-17導彈。除了陸基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統,我國也在空基以及?;叱羲賹楊I域取得了突破。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我國目前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統。
DF-17導彈是我國首款高超音速武器系統,也是世界上首款服役的高超音速導彈。據悉,DF-17導彈的最大射程為1800~2500公里,采用了DF-16導彈的彈體和高升阻比滑翔載具以及“錢學森彈道”。所謂“錢學森彈道”就是利用彈道導彈推進技術將滑翔載具加速到一定的速度,然后載具進行類似巡航導彈那樣的大范圍機動飛行,而不是按照彈道導彈那樣進行自由落體或者有限機動的自由落體飛行,俗稱“打水漂”。DF-17導彈雖然采用了DF-16導彈的彈體,但是射程卻增加了至少50%,飛行速度可達15馬赫。此外,在臨近空間的“水漂”彈道使得現有的反導系統在探測、跟蹤,以及彈道解算和最后攔截都變得極為困難,極大提高了導彈的突防能力。這是由于其具備大范圍機動能力,也使得DF-17導彈具備了遠程反艦能力,能夠輕易突破現有的?;磳到y,比DF-21D反艦彈道導彈更具有毀傷能力。
早在2016年,美國的《外交》雜志就報道稱,中國在當年的11月1日以及15日,分別進行了兩次高超音速導彈發射試驗,導彈共飛行了1400公里,隨后導彈釋放了高超音速打擊彈頭,彈頭在6萬米的臨近空間做了一連串的“水漂”動作,最終準確的命中了目標,落點距離目標的距離僅有幾米,整個飛行時間不到11分鐘。
目前來看,DF-17導彈的使命就是打擊敵方的指揮中心、通信中心以及防空陣地等高價值目標,不但能夠輕松應對在韓國部署的“薩德”導彈防御系統,而且還能精確打擊2000公里外的大型艦船。
目前,我國正在研發適合在洲際彈道導彈之上攜帶的高超音速飛行載具,整體性能與俄羅斯的“先鋒”高超音速洲際導彈相近。DF-41型洲際彈道導彈從中國發射到美國需要40分鐘左右,如果換成高超音速飛行載具的話,整個飛行過程會被壓縮到20分鐘以內,美國現有的導彈防御系統基本上就是擺設。
目前,我國055、052D型驅逐艦裝備了鷹擊-18反艦導彈,該型導彈最大射程可達600公里,具備了較強的反艦能力。但是隨著美國LRASM遠程反艦導彈的服役,我國反艦導彈在射程上的優勢將消失,急需一款射程超過1000公里,且具備高超聲速變軌能力的反艦導彈,也就是中國版的“鋯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
早在2018年初,上海交通大學某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其官網上就出現了“交付YJ21導彈艙30余套”的報告。從“YJ”代號就可以看出,該型導彈是我國鷹擊系列反艦導彈的最新成員,雖然沒有提及該導彈的具體性能,不但是值得肯定的是這款導彈肯定比現役的鷹擊-12及鷹擊-18導彈更具威力。
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我國就展出了一種出口型CM-401型臨近空間反艦導彈,該型導彈可全程高超聲速機動飛行,可以末端俯沖攻擊,多枚導彈之間可以進行多彈道協同,其最高速度達到馬赫數6,平均速度達到馬赫數4,射程為290km。
而在此前,海軍少將趙登平在其講座中曾提到過一種臨近空間高超聲速反艦導彈。在其公布的PPT圖片中可以看出,該型導彈是采用類似于DF-17的助推-滑翔/跳躍彈道,采用了DF-17導彈的成熟技術,具有射程遠、速度快、強突防的特點。據悉,該型臨近空間超超音速反艦導彈可以在60公里高度開始滑翔飛行,初始速度10馬赫,末端攻擊速度超過10馬赫,最大射程1000~1500公里。由于艦艇垂發尺寸的限制,艦載反艦導彈的尺寸要比DF-17導彈要小很多,自然射程也有所縮短。
今后,055驅逐艦會在艦艇后部的9米深垂發系統中搭載鷹擊-XX臨近空間高超聲速反艦導彈,可對1000公里外的敵方航母編隊發動灌頂式攻擊,具備單挑美國航母編隊的能力。
我國在空基高超音速導彈領域,也取得了較大成果。目前,我國已經服役了一款搭載在轟-6N轟炸機之上的高超音速導彈,該型導彈外形與DF-17導彈頗為相似,彈頭也是一種具備大范圍機動的滑翔載具,成為繼俄羅斯“匕首”導彈之后,世界上第二種空基型號的高超音速導彈。
俄羅斯“匕首”導彈是在陸基的“伊斯坦德爾”近程彈道導彈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空射型號,整體彈道與傳統的彈道導彈并沒有實質性的區別,最大射程可達2000公里,末端攻擊速度為10馬赫。而我國的空基高超音速導彈體型明顯要比俄羅斯的“匕首”導彈要大,且采用了滑翔載具,在整體飛行彈道上由于俄羅斯的“匕首”導彈。據悉,我國空射性高超音速導彈的最大射程可達2500~3000公里,加上轟-6N轟炸機3000公里的作戰半徑,可對5000公里外的大型艦船進行快速、精準打擊。
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三位一體的高超音速導彈體系,走在了俄羅斯的前面,在該領域已經遠超美國。未來,我國應對美國在我國周邊的空軍基地、海軍航母的武器不再只是傳統的彈道導彈,更多的會動用高超音速武器,攻擊能力成倍提升!